新LOGO新開始 | 第三屆中國攝影圖書榜入榜典禮暨第四屆啟動儀式舉行
中國攝影圖書榜入榜圖書展、第三屆中國攝影圖書榜入榜典禮暨第四屆中國攝影圖書榜啟動儀式現(xiàn)場,與會者合影。 與會者翻閱歷屆中國攝影圖書榜入榜圖書 3月28日,由《中國攝影》雜志社與影上書房共同主辦的中國攝影圖書榜入榜圖書展、第三屆中國攝影圖書榜入榜典禮暨第四屆中國攝影圖書榜啟動儀式,在中國攝影畫廊隆重舉行。 第三屆中國攝影圖書榜“年度攝影集”入榜者接受榮譽證書 第三屆中國攝影圖書榜“年度攝影史論圖書”“年度引進版攝影圖書”入榜者接受榮譽證書 第三屆中國攝影圖書榜“年度攝影器材技術(shù)圖書”“年度自制攝影圖書”入榜者接受榮譽證書 中國攝影圖書榜主辦方及評委代表共同為新一屆圖書榜及新LOGO揭幕 中國攝協(xié)分黨組成員、秘書長高琴,影上書房館長王新妹,《中國攝影》雜志主編徐艷娟,中國攝影圖書榜評委代表,入榜圖書作者、譯者和編者代表,首期中國攝影工作坊學員,以及來自攝影界、出版機構(gòu)、藝術(shù)機構(gòu)、新聞媒體的五十多位嘉賓,共同出席活動并見證了新一屆中國攝影圖書榜的啟幕和新LOGO的發(fā)布。 本次展覽是中國攝影畫廊首展,展出歷屆中國攝影圖書榜入榜圖書44種及《中國攝影》編輯部推薦閱讀書目數(shù)十種。不僅展示圖書中的精彩內(nèi)容及圖書編輯、設計背后的細節(jié),展覽還精選了部分圖書的優(yōu)秀攝影作品進行呈現(xiàn)。此外,與參展圖書一同亮相的還有全新設計的中國攝影圖書榜LOGO。本次展覽的公眾開放時間為4月1日-4月28日(每日10:00-16:30周六、日休息)。 第三屆中國攝影圖書榜入榜圖書《歲月中國1965——齋藤康一攝影作品精選》編者秦風作為入榜者代表發(fā)表入榜感言 攝影圖書編輯出版主題分享會環(huán)節(jié),圖為首屆中國攝影圖書榜入榜圖書《漫長的告別》作者周仰作分享。 展覽開幕當日,第三屆中國攝影圖書榜入榜圖書《風物一城》作者劉立宏、第三屆中國攝影圖書榜入榜圖書《市井西倉》編著者宋群、第三屆中國攝影圖書榜入榜圖書《將進酒》特邀圖片編輯朱朝暉和首屆中國攝影圖書榜入榜圖書《漫長的告別》作者周仰作為入榜者代表,分別在攝影圖書編輯出版主題分享會上作主題發(fā)言。他們結(jié)合作品拍攝與圖書設計,攝影出版與影像傳播,自制攝影書與眾籌出版等多方面問題進行了分享,并與現(xiàn)場聽眾互動交流。 中國攝影圖書榜入榜圖書展現(xiàn)場,與會者認真聆聽分享會。 中國攝影圖書榜入榜圖書展現(xiàn)場,與會者觀看展出作品。 自2016年起,中國攝影圖書榜已成功舉辦三屆,旨在以攝影書作為探索影像文化樣態(tài)的路徑,豎起攝影書制作、出版、閱讀的風向標,提供當代攝影文化的觀察報告。第三屆中國攝影圖書榜自2018年8月啟動以來,共收到172家中國大陸出版機構(gòu)及個人推薦的參選圖書397種419冊,評選采取“初評-復評-終評”加“每輪復議”的辦法,最終來自中國大陸的16家出版及相關機構(gòu)和2名個人出版、制作的5大類14種圖書入榜。其中包括: “年度攝影集”5種 《風物一城》 《將進酒》 《市井西倉》 《歲月中國1965——齋藤康一攝影作品精選》 《永定長流》《凝視西山》 “年度攝影史論圖書”2種 《故宮藏影——西洋鏡里的宮廷人物》 《聚焦:攝影在中國》 “年度引進版攝影圖書”3種 《攝影漫記》 《攝影與電影》 《圖說中國民居》 “年度攝影器材技術(shù)圖書”1種 《來!這樣學攝影 : 從想法到佳作誕生》 “年度自制攝影圖書”3種 《蟬音》 《陸元敏:無題》 《羌的山》 與會者翻閱歷屆中國攝影圖書榜入榜圖書 與會者翻閱《中國攝影》編輯部推薦閱讀書目及《中國攝影》2019年3期“圖書榜”專題 第四屆中國攝影圖書榜評選細則將隨后公布。新一屆中國攝影圖書榜,又會有哪些攝影圖書脫穎而出?讓我們拭目以待。 第三屆中國攝影圖書榜入榜圖書 (按首字拼音排列) 年度攝影集 《風物一城》 劉立宏 著 浙江攝影出版社 2018年1月 評委點評 《風物一城》作為囊括攝影家劉立宏15年來主要作品的攝影書,從宏觀上呈現(xiàn)了作者影像創(chuàng)作風格的形成和嬗變過程。從鄉(xiāng)村到城鎮(zhèn)、從暗夜到白晝、從記錄到表現(xiàn)、從傳統(tǒng)到當代······不論是拍攝內(nèi)容或獨特的閃光燈拍攝手法,整本書中處處埋藏著矛盾與沖突,彌散著糾結(jié)和頹喪的氣氛。與此同時,這本書也在不經(jīng)意間流露出作者內(nèi)心的敏感、溫情、脆弱的期許。作者漫長的創(chuàng)作期也正是中國城市化最為顯著和劇烈的時期,無論從傳統(tǒng)攝影還是當代藝術(shù)的語境來看,這本畫冊都是一個信息豐富、觀念鮮明的文本存在。 ——劉錚 《將進酒》 沱沱 著 讀庫 | 新星出版社 2018年8月 評委點評 全部出血設計,簡單裝訂,這本看似張揚的圖書,卻在你讀到好看之處干脆利落地收場。啰嗦,那是很多“大畫冊”的臭毛病。 它是攝影師、圖片編輯、設計師,以及策劃人通力合作的成果,遵從攝影書的邏輯,最終目標卻是超越攝影,抵達更多熱愛閱讀的受眾。這本書為讀者設置了一個開放的語境,你自可以在圖像與圖像之間漫步,對重慶的市井生活展開想象,做出追尋,卻又不會迷失。 ——任悅 《市井西倉》 宋群 編著 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Local本地、西安市城市記憶博物館聯(lián)合出品 2018年9月 評委點評 目光在繁忙的市場中流連,眼前是在無窮無盡的奇妙商品中討價還價的買家和攤主。這是一個沉浸式的、充滿啟發(fā)的體驗,正如這套名叫《市井西倉》的書所帶來的體驗一樣。 由“Local本地”及“西安市城市記憶博物館”創(chuàng)辦人宋群帶領的這個項目,英雄主義般地對古都西安的老市場里熱火朝天發(fā)生的一切——不論是顯而易見的還是毫不起眼的——都進行了詳盡的記錄。書中的各個章節(jié)各自采取了不同的方式來呈現(xiàn)各自的主題,紙張的選用也各有不同——商品的地志學影像以黑白呈現(xiàn)(同時非常幽默地進行了兩兩配對的出血設計),還有在市場一隅拍攝的經(jīng)典城市景觀。包括宋群在內(nèi)的九位攝影師,以及三位插畫師為本書貢獻了自己的作品,書中還收錄了口述歷史、草圖和地圖。 《市井西倉》不僅是一份檔案,也是一套精致地融合了創(chuàng)意、地志學文字與圖像的高質(zhì)量書籍。同時,正如一位優(yōu)秀的銷售人員一樣,這本書不斷地吸引著讀者反復翻閱。 ——萊斯利·馬?。↙esley A.Martin) 西倉,明清時的官府糧倉,如今是西安市內(nèi)有名的市集,從花鳥魚蟲到生活百貨,應有盡有,人頭攢動之間充滿了煙火氣。正是這種歷史氣息與市井風物的集合使它成為研究城市發(fā)展與文化的樣本。 《市井西倉》一書包含主副兩冊,通過史料、影像、口述、漫畫等多種形式的使用和靈思涌動的編輯、設計,將所有的內(nèi)容有機結(jié)合,在市井間見莊重,在莊重中見生活,莊諧之間讓人自然沉浸。書籍的裝幀設計也別具匠心,主冊、副冊、經(jīng)折裝等元素的運用恰到好處,拓展了閱讀的體驗與樂趣。 ——徐艷娟 《歲月中國1965——齋藤康一攝影作品精選》 秦風照相館 編 山東畫報出版社 2018年1月 評委點評 強烈的時代感和外國人的視角,是這本攝影集的突出特點。1965年,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年月,珍貴的留影。日本攝影師齋藤康一通過鏡頭記錄和闡釋歷史的獨特功能在這里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編者不以拍攝時間順序,而以城市為單元編排的方式,則使全書在給讀者鮮明的總體印象之中,又顯出一些層次和節(jié)奏。我一向認為,不必有文字說明,讀者即可被吸引,被觸動,被啟發(fā);可深讀、復讀的攝影集,才是真正的攝影集,才真正體現(xiàn)出攝影集的本質(zhì)——本書庶幾近之。超大開本、壓力十足的印刷,則將內(nèi)容呈現(xiàn)得足夠充分。 ——汪家明 《永定長流》《凝視西山》 (門頭溝西山永定河人文地理圖像志,2冊) 王庚飛 鄒盛武 著 鄒盛武 攝影 中華書局 2018年10月 評委點評 《永定長流》與《西山凝望》作為兩本以圖片為主的文化地理圖志,為中國專業(yè)攝影人士提供了一個成功的工作樣本。作者鄒盛武常年研習黑白膠片攝影的沖洗及印放工藝,同時也受到西方影像理論諸如新地形學攝影的理念的影響,書中的圖片徹底顛覆了國內(nèi)以往類似書籍的美學基礎,返璞歸真,圖片更多地關系了地貌本身特征及具體信息,放棄了以往只是從攝影家本身出發(fā)的狹隘觀看美學。難能可貴的是作者還著重突出了中國傳統(tǒng)繪畫美學在攝影行為之中的導引,讓觀看具有了深刻的遞進邏輯,作者強調(diào)圖像的起承轉(zhuǎn)合與因果關系,給無論是人文地理還是專業(yè)攝影的讀者都提供了全新的視角。這兩本書也為今后各級官方影像志的操作與實施提供了很好的借鑒,很多的職業(yè)影像工作者可以延此方向有所建樹。 ——劉錚 年度攝影史論圖書 《故宮藏影——西洋鏡里的宮廷人物》 單霽翔 主編 故宮出版社 2018年1月 評委點評 本書是攝影史學者與故宮學研究者合作的最新成果,也是清季宮廷人物影像的集大成之作。相較之前的版本,本書展現(xiàn)了集重要攝影文獻與清宮社會生活記述于一體,如《圣容賬》等所呈現(xiàn)的圖文關系。在此意義上說,本書對故宮影像的研究朝學術(shù),即實證的方向又進了一步。 遺憾之處在于,全書無一處提及這些圖片的拍攝者,僅以“西洋鏡”指代為西方傳入的照相機所拍攝。事實上,這些照片除了部分西方、日本來華攝影師拍攝外,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慈禧照片,大多是由勛齡自攝影術(shù)之鄉(xiāng)法國學成歸來拍攝。作為清廷駐法公使裕庚的公子,1903年,勛齡在拍攝“中海泛舟”時,他的姊妹德齡、容齡與女兒莉莉,還有母親路易莎·皮爾森就伴隨在老佛爺?shù)纳砼浴?/span> ——晉永權(quán) 《聚焦:攝影在中國》 [美] 巫鴻 著 理想國 | 中國民族攝影藝術(shù)出版社 2018年1月 評委點評 本書的出版,令攝影界為之振奮——學成于美國的著名藝術(shù)史家巫鴻先生,運用其既成的研究方法,來書寫中國本土的攝影案例。對于積貧積弱的中國本土攝影研究現(xiàn)狀——無論是方法的缺失、史料的敷衍,還是史識的稀見來說——都是難得的學術(shù)樣本。 不過,作者的中國攝影書寫,于“建構(gòu)一個歷史敘事”的愿望及個案的深描之間,尚有脫節(jié)。加之面向西方讀者書寫的視角與策略,中文語境下的讀者閱讀起來,未免有雙重的隔膜感。 ——晉永權(quán) 年度引進版攝影圖書 《攝影漫記》 [英] 林賽·史密斯 著 黃東黎 譯 中國攝影出版社 2018年10月 評委點評 本書以牧師兼作家劉易斯·卡羅爾為研究個案,為我們描述了他的寫作、旅行、通信、劇場活動、包括個人性格與疾患等因素,以及他在不同時期的攝影實踐和肖像風格形成之間的特殊關系。作者追蹤其游歷生活的不同地方,考察其行止事跡,援引的文獻資料亦相當?shù)呢S富詳實,盡精微而能致廣大,讓我們看到彼時攝影如何影響到一個人的日常生活與表達方式,同時亦為我們勾勒出19世紀攝影發(fā)展的基本生態(tài)。此書可為國內(nèi)從事攝影史研究的學者在方法論層面上借鏡。 ——劉樹勇 《攝影與電影》 [英] 戴維·卡帕尼 著 陳暢 譯 南京大學出版社 2018年2月 評委點評 攝影與電影的迷人而有趣的關系,體現(xiàn)在兩者怎樣在自身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所具有的既相互影響,又逐步走向擁有各自自主性的充滿糾纏與掙脫的復雜性中?!稊z影與電影》是一個通過大量引人入勝的案例加上酣暢淋漓的講述,將著者的豐厚學術(shù)底蘊與研究轉(zhuǎn)化為兼顧大眾普及和刺激學術(shù)思考的成功案例。 ——顧錚 這是一部近年來難得一見的著重討論影像內(nèi)在性的理論著作。它并沒有將電影與攝影這兩種藝術(shù)形式的異同進行簡單的比較研究,而是將這兩種藝術(shù)形式看作是機械復制時代影像語言的一體兩面,以歷史考察的視野,解析了兩種影像語言相互分離排斥而又互補糾纏的發(fā)展過程和復雜關系,闡釋了不同影像語言系統(tǒng)在敘事功能上的有限性和邊界。與近年來中國攝影研究更偏重于影像史、影像批評的泛文化、泛社會學研究相比,這部理論著作或可以讓我們站在攝影本身的立場,來理解攝影是什么,攝影何為,攝影還有怎樣的可能性。 ——劉樹勇 《圖說中國民居》 [美] 那仲良 著 [菲] 王行富 攝影 任羽楠 譯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2018年9月 評委點評 體現(xiàn)攝影圖片在一本研究和知識性著作中的重要作用,本書可說是一個典范。或曰,若沒有煌煌三四百幅照片,這本著作就會單調(diào)無趣,而且失去說服力。當然,本書內(nèi)容的原有構(gòu)思也足夠巧妙:通過對十七座保存完好的民居建筑的呈現(xiàn)和研究,展現(xiàn)五百年來中國民居各方面有趣的知識和問題,并借助大量技術(shù)圖紙和背景資料,使個案研究具有了深厚和謹嚴的學術(shù)底氣。印裝的紙張選擇、圖片色調(diào)和光線的調(diào)整均十分到位。總之,本書從內(nèi)容到形式,從里到外,堪稱嚴整、完美、可愛。 ——汪家明 年度攝影器材技術(shù)圖書 《來!這樣學攝影 : 從想法到佳作誕生》 袁潔 著 中國攝影出版社 2018年9月 評委點評 目前國內(nèi)林林總總上百本教你“從入門到精通”的“圣經(jīng)”、“大典”教的都是相機使用與典型題材的用光構(gòu)圖。須知這只是進入攝影天地的敲門磚,只是攝影流程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只是攝影圈里的小學課程。 此書通過大量案例傳授的不僅是具體的方法,更是攝影各個階段重要的理念,對于已經(jīng)熟練掌握攝影技術(shù),但還需突破瓶頸,更上一層樓的業(yè)余攝影人來說,這是一本別開生面的攝影教材。 ——錢元凱 年度自制攝影圖書 《蟬音》 攝影、編輯并設計:王麗珠 規(guī)格:205mm × 280mm 手工鎖線,封面為手工木刻+布面 內(nèi)有黑白照片和剪紙 制作時間:2018年9月 評委點評 當下,印刷機做書又好又快,決定手作一本攝影書,更需要有手作的理由,不然,就成了做作?!断s音》讓我感到它需要被作者一頁一頁地裝訂制作的迫切。 那也許是作者在文字里透露出來的,一種對病痛的抵御,或許是黏貼而上的剪紙與印刷而成的照片之間構(gòu)成的反差,讓我們意識到大自然與現(xiàn)代工業(yè)社會矛盾而又共存著的事實。 盡管有一些特別的設計,但這本書的閱讀卻不會凝滯,它具有一種流動感,伴隨若隱若現(xiàn)的蟬音,這不是一個刻意而成的故事,碎影穿梭,日子、影子,流動著。 ——任悅 《陸元敏:無題》 攝影:陸元敏 編輯:姚瑤 設計:胡佳穎 規(guī)格:210 × 285mm 騎馬釘,封面勒口反折 策劃:衡山·和集、文化力研究所 制作時間:2018年8月 評委點評 《陸元敏:無題》是一個編輯和設計不對照片做干涉,著意于如何讓照片自己發(fā)言,如何通過版式設計讓照片展示自身魅力的成功案例。更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么一本頁碼有限的攝影集里,能夠處理好黑白照片和彩色照片共存時的氣脈貫通和氣息飽滿的問題,誠非易事。 ——顧錚 《羌的山》 攝影:呂格爾 設計:程音和 呂格爾 規(guī)格:220 × 260mm 鎖線軟殼紙面精裝(另還限量制作手工拓取巖石版封面) 制作時間:2018年12月 評委點評 在攝影師呂格爾的第一本自制攝影書《羌的山》中,他探尋了自己的故鄉(xiāng)——四川汶川的一座村莊。這本書矜持內(nèi)斂、設計優(yōu)雅,全書分成了三章。 在第一章“羌的山”里,攝影師向我們展現(xiàn)了當?shù)氐娘L景和人。它以一位張開雙手站在一個大型信號接收器旁的羌族釋比的照片開始,其余的影像集中表現(xiàn)了險峻秀美的山中風景和止步不前的建筑工事、穿著傳統(tǒng)服飾的男人和女人、穿著深藍和灰色的普通工人、展現(xiàn)這一區(qū)域最新歷史的物件和廢墟,其中也包括了一系列黑白老照片。第二章“上山尋?!币昧诉@一地區(qū)古老的地質(zhì)歷史,同時也強調(diào)用新的眼光看熟悉的環(huán)境這一矛盾;這一章的照片在質(zhì)感和視角上都有所變化,比相對有距離感、觀察性質(zhì)和地志學方法的第一章更加復雜。同時我們也能看到更多近距離觀察的細節(jié),其中蘊藏著更多心理隱喻和比喻意義。簡短的最終章使攝影師拍攝方式的演化得以完整;在這一章里,藝術(shù)家采取了一種實驗性與主觀性兼具的方式,來刻畫他心中的人和地;這些圖像是一場小型表演的記錄,呂格爾將他在山中收集的沙土撒在相紙上,產(chǎn)生的抽象藝術(shù)作品同時也是最具象的——那片山區(qū)真真正正被“印”到了照片上。 三章合并在一起,讓我們看到這位藝術(shù)家如何成功運用攝影,以有趣和迷人的方式來講述自己的家鄉(xiāng)故事。 ——萊斯利·馬?。↙esley A.Martin) 現(xiàn)場攝影:周星宜 楊佳 李森中國攝影圖書榜入榜圖書展現(xiàn)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