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
新一期雜志里 呈現(xiàn)以下精彩內(nèi)容 資訊 資訊 專題 奧運追光 · 奧運追光 文/李森 攝影/王霞光 鹿麟 白宇 許暢 富田 倪敏哲 魏征 王憲民 李一博 張林陶 李欣 王麗莉 蘭紅光 賈宇辰 崔萌 潘昱龍 劉占崑 費茂華 安靈均 (按作品在專題中出現(xiàn)的順序 ) ·另一個突破——新華社高級記者蘭紅光訪談 采訪/本刊記者 · “看不見”的東京奧運會 文/魏征 · 我也想說“ARIGATO !” 文/劉占崑 現(xiàn)場 · “完美相機”和攝影創(chuàng)作的多維度期待——由“聚合—2020年大畫幅攝影精品展”引發(fā)的一些議題 文/朱炯 劉楊 · 圖匯未來:數(shù)字圖像如何拓展未來想象 文/何伊寧 本土 ·拍些有用的照片留給歷史 攝影/陳海汶 文/李君娜 影像與閱讀 ·個體集合的外國視角——讀《外國攝影師鏡頭里的中國》 文/吳棟 論談 ·作為救贖的攝影史寫作——瓦爾特·本雅明攝影思想析辨(上) 文/南無哀 影廊 ·年輕力 時代感——第三屆“尼康視界”入選作品選登 器材與技術(shù) ·街頭的相機——從徠卡到富士 文/吳凱翔 專題 | 奧運追光 2020 年東京奧運會因為疫情嚴格限制觀眾數(shù)量,被稱為“空場奧運”,于是現(xiàn)場的體育攝影記者就成了全世界觀眾的眼睛。本次中國媒體派出了約60位攝影記者前往東京,在奧運會進行期間,幾乎每分鐘都有照片從前方傳來,尤其是那些有關(guān)中國隊獲得金牌的照片幾乎是與賽事進程同步。更重要的是,中國的體育攝影記者們不僅捕捉比賽的高光時刻,也關(guān)注失敗的沮喪和痛楚,跌倒后相互攙扶的溫暖,對手間惺惺相惜的情懷。所有這些畫面,定格成概括這屆特殊奧運會的瞬間,也成為刺破疫情之霾的光亮。 奧運追光 文/李森 另一個突破 新華社高級記者蘭紅光訪談 采訪/本刊記者 【現(xiàn) 場】 “完美相機”和攝影創(chuàng)作的多維度期待 由“聚合——2020年大畫幅攝影精品展”引發(fā)的一些議題 文/朱炯 劉楊 以“聚合——2020 年大畫幅攝影精品展”為引,研究數(shù)字時代和當(dāng)代攝影語境下的大畫幅攝影以及其創(chuàng)作需要關(guān)注的問題。 圖匯未來:數(shù)字圖像如何拓展未來想象 文/何伊寧 【本 土】 拍些有用的照片留給歷史 攝影/陳海汶 文/李君娜 攝影師陳海汶歷時12年,輾轉(zhuǎn)28個省份,途經(jīng)554個縣市,行程26萬余公里,尋訪到1531位民族代表和文化傳人。最終,它們匯成一組中國五十六個民族“全家?!笔降臄z影專題。 【影像與閱讀】 個體集合的外國視角 讀《外國攝影師鏡頭里的中國》 文/吳棟 《外國攝影師鏡頭里的中國》編著者鄭梓煜及他的團隊選擇了1949年作為書里照片時間線的起點,將著眼點放在新中國成立后的新紀元。時間的選擇本身就講出一種中外關(guān)系?;乜?949年后的中國歷史,由于經(jīng)濟發(fā)展和視覺文化發(fā)展的相對滯后,一直到改革開放之前,相機一直是極少數(shù)中國人可以擁有的工具,可以說,外國視角是那段時期關(guān)于中國的視覺檔案的重要構(gòu)成部分。 【論 談】 作為救贖的攝影史寫作 瓦爾特·本雅明攝影思想析辨(上) 文/南無哀 也許本雅明研究19世紀的巴黎、寫《攝影小史》的原因是:照片,正是一個“時間的門洞”; 在許多關(guān)于照片的分析中,分明可以看見本雅明穿行“門洞”的身影。 【影 廊】 年輕力 時代感 第三屆“尼康視界”入選作品選登 【器材與技術(shù)】 街頭的相機 從徠卡到富士 文/吳凱翔 點擊下方封面圖購買本期雜志 ? 《中國攝影》2021年9期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