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立:長城后裔
20多年前我被長城的壯美所吸引,開始了長城的拍攝。最初我拍得最多的是長城風光,去得最多的地方是河北省撫寧縣駐操營鎮(zhèn)城子峪村。一次偶然的機會,我了解到當?shù)卮迕竦淖婕悄戏降恼憬x烏,祖先是四百多年前明朝時奉朝廷之命跟隨戚繼光將軍來此修筑、鎮(zhèn)守長城后,就祖祖輩輩在此繁衍生息下來。我感到震驚和感動,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此查閱了這段長城的歷史。 明朝時將萬里長城劃為九鎮(zhèn)十八邊管理,城子峪段長城屬薊鎮(zhèn)長城。在明城史中記載著“修筑空心敵臺1300座至隆慶。五年秋,臺功成,精堅雄壯,二千里聲勢連接,益募浙兵九千余守之”。明朝時薊鎮(zhèn)長城區(qū)域實施的長城建筑工程被稱為“包磚”工程,也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大塊青磚所筑的長城。明朝還實行軍屯制,修筑長城后這批大軍便在長城沿線安家落戶。長城烽火臺段落,實行責任制,以守城人家姓氏而命名。如李家樓,張家樓等,守城人家平時為農戶,戰(zhàn)時則為軍人,幾代人堅守著這片疆土。至今還有些人家在年節(jié)和祭典之日敬拜當年修建長城的先祖。此后,我的鏡頭便轉向長城沿線的村落,確立了“長城人家”的拍攝主題,開始挖掘沉淀的歷史遺存,探尋那些看不見的長城與人的故事。也就是從這些長城村落開始,我展開了對長城修筑者后裔和長城腳下周邊人家的田野調查式的拍攝。 晉蒙交界的偏關老牛灣,長城與黃河在此交匯。這里的村民現(xiàn)已全部遷走,準備招商開發(fā)。2009年 田立 遼寧綏中縣永安鄉(xiāng)金家溝長城村的村民家中,老人與孩子在嬉戲玩耍,用來逗孩子的玩具也是傳承古老的小貨郎鼓。2016年 田立 20多年來,我從最初拍攝河北東北部長城,到走出大山,順長城沿線,走遍了長城沿線的遼東鎮(zhèn)、薊鎮(zhèn)、宣府鎮(zhèn)、大同鎮(zhèn)、太原鎮(zhèn)、榆林鎮(zhèn)、固原鎮(zhèn)、寧夏鎮(zhèn)、甘肅鎮(zhèn),這片以九鎮(zhèn)十八邊為代表的明長城區(qū)域。我還探尋了山東省的齊魯長城,陜南的韓魏梁長城,壺口黃河岸邊的清長城,河南南陽區(qū)域的楚長城,新疆區(qū)域的烽燧烽火臺,還有近年納入長城防御體系的內蒙古東西全境走向的也被稱為成吉思汗大墻的金界壕。我的足跡踏遍了中國版圖上幾乎所有的長城區(qū)域。 在這些年的拍攝中,我的鏡頭從早期對著風景轉到人,近些年在以人為主體的形態(tài)中,又漸漸地融入著長城的景。這樣的影像累積不知不覺見證著長城及周邊的變化,也折射出時代的變遷。在我對長城人家的記錄中,脫貧致富奔小康、西部開發(fā)、“一帶一路”建設等時代主題都在這些影像中有明顯體現(xiàn)。 長城是歷史的,長城也是現(xiàn)代的;長城是靜止的遺存,長城也是鮮活的生命體。長城的偉大就在于此。 河北盧龍縣桃林囗長城下的桃林囗村里,村民李常為老父親辦九十歲生日,晚輩們向老壽星拜禮祝壽。2011年 田立 嘉峪關下車水馬龍、機器轟鳴。 2015年 田立 河北阜平縣龍泉關鎮(zhèn)長城嶺,地處山西五臺縣與河北阜平縣交界,宋朝楊六郎、清朝康熙等都親臨或征戰(zhàn)于此。該段長城的旅游開發(fā)項目因資金問題處于停滯階段。2019年 田立 甘肅永昌金川峽是河套地區(qū)的西北門戶,在漢代就開始修筑長城,主要為了是阻止匈奴的南侵。這里正在建設移民新村,其建筑樣式也融進長城的風韻。2015年 田立 河北山海關九門囗以西山囗處,明朝守關點將臺上蒼松挺拔,臺下喜愛賽車的后輩如同當年的勇士般待命出征。2015年 田立 遼寧與河北的交界地山海關九門口水關長城是遠近聞名的長城旅游區(qū),隨著長城資源的開發(fā),附近的鄉(xiāng)親們也逐步富裕起來。2011年 田立 陜西韓城古稱龍門, 歷史悠久,這里的古長城為戰(zhàn)國時期的韓、梁、魏所筑。司馬遷故里就在此地,其后裔徐村族人及遠在他鄉(xiāng)的崇拜者,在清明節(jié)祭拜。2019年 田立 田立 畢業(yè)于沈陽魯迅美術學院藝術攝影系,曾任美術編輯、攝影記者,編輯部主任,副編審等職;現(xiàn)為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遼寧省文聯(lián)委員、國家一級美術師、遼寧省攝影家協(xié)會副主席;曾榮獲遼寧省首屆攝影金像獎、社會文藝領域政府獎“群星獎”、第十屆中國攝影金像獎、聯(lián)合國亞洲文化遺產攝影賽一等獎等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