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記憶
海報圖:我?guī)е改溉ズD下糜危诰频晷菹r給母親拍下照片。2016年12月 王月銘 每個人心中都有著一個忘不了、放不下的母親的模樣:或溫柔中帶著堅韌、或美麗中帶著疲憊、或包容中帶著嚴(yán)厲……于攝影者而言,光線卻如同無聲的筆觸,描繪下了我們對母親最真切的記憶。在許多時節(jié)、許多地點,影像凝聚了我們看向母親的目光,成為了我們與母親情感的節(jié)點。過去縱然難返,但照片卻能給我們打開一個通道,把平淡的日子與深刻的記憶串在一起。 黃淑戀及長子天恩、次子天慈,上海,1930 年代 盧施福 三代 母親、妻子和女兒, 1971 年 莊靈 軍墾母親之陳啟鵬,2019年 王梓林 母親最后一次紉針,2023年 鄒立生 我的母親叫郭奎英,今年87歲。她性格開朗、好說好講,刀子嘴豆腐心。小時候父母工資收入不高,家里人多,還有農(nóng)村的親戚需要照顧,家庭的經(jīng)濟(jì)狀況一直不好,但母親竭盡全力讓大家都能吃飽、穿好。1970年,我家添置了一臺蜜蜂牌縫紉機(jī),母親用它來為我們姐弟四人做衣服。這些年來,這臺縫紉機(jī)一直是母親的心愛之物,即使現(xiàn)在很少使用,母親還是不時給它上上油,擦擦上面的塵土。希望母親永遠(yuǎn)健康,讓我們的這個家始終充滿溫暖和幸福。安徽省亳州市蒙城縣,2022年 張衛(wèi)東 金秋季節(jié),母親挎著從山里采摘下來的柿子,踏上回家的路。山東省臨朐縣城關(guān)街道傅家峪村,2018年 戴忠誠 在江陰市申港鄉(xiāng)村醫(yī)院手術(shù)室門口,一位焦急的母親在等待孩子的手術(shù),祈禱手術(shù)順利。2010年 黃豐 在這組作品的拍攝過程中,我和媽媽一起討論去哪里拍攝,選擇什么服裝和道具。這也算是我們兩個共同完成的作品,同時也讓我找到拍攝的意義。 2023年 沈倩倩 我母親是杭州人,生于1930年,1956年江蘇醫(yī)學(xué)院畢業(yè)后分配到浙江省兒童醫(yī)院成為一名兒科醫(yī)生。她特別喜愛小孩,在我們小時候就給我們拍下了許多照片,并時常翻看。這幅作品中母親拿著的照片是我們兄妹四人。2022年 李榮榮 生于 1927 年的母親,1951年離開老家河南開封,去了南方工作。70年間輾轉(zhuǎn)數(shù)省,家當(dāng)幾度喪失,只有家人的來信一直珍藏。每年春節(jié)前,母親都會仔細(xì)翻閱那些她保存了半個多世紀(jì)的四百多封家書。湖南長沙,2018 年 12 月 趙林 幾十年來,媽媽一直小心珍藏著許多陪伴了自己大半生的生活用品,這些物品即使破舊了也仍然不舍得丟棄。記得那天回家看望媽媽,看見她把年輕時期喜歡的小物件和照片都收在一個盒子里,放床頭。媽媽說人老了喜歡回憶從前的事,想孩子們的時候拿出來看看。這張照片里的是1980年代初,媽媽用的相機(jī)。2022年 蔡映紅 家的相冊,“懷念母親”系列 ,2022 年 10 月 29 日 解芳夕陽,成都市青白江區(qū)城廂古鎮(zhèn),2015年 湯文杰
2016年12月,我?guī)е改溉ズD下糜?,在酒店休息時給母親拍下照片。王月銘
一個冬天普通的下午,陽光透過窗戶灑在了客廳地板上,我在母親旁邊收拾著第二天回學(xué)校的行李,忽然翻到了一張泛黃的照片,照片上的母親扎著兩個辮子,穿著一件白色的裙子笑著,身材纖細(xì),臉上也看不到一點皺紋。打我有記憶起,母親就是中年婦女的樣子,所以我總是忘記母親曾經(jīng)也是個花季少女。似乎是陽光太溫暖,母親臉上的皺紋也想曬一曬太陽,白發(fā)也隱約顯露。我的腦海里開始閃現(xiàn)出記憶中母親的身影:每次返校離家站在巷子口送別我的母親,沒有出過省但是仍獨自坐車去北京照顧受傷父親的母親......往事涌上心頭,母親卻在一旁嘴里感嘆:“時間真快啊,燕子要飛走了”(我的小名叫燕兒)。2023年 李曉燕
母親剛從地里采摘玉米回來,滿頭大汗,臉、脖子和胳膊都被太陽曬得黝黑。整整一個夏天,她每天下午都去摘玉米,晚上回來剝好,凌晨煮熟,好在第二天售賣。說實話,像母親這樣的農(nóng)村人,掙錢的道兒知道得不多,唯有吃得辛苦,才能過得上好日子。2021年 劉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