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9年,攝影術的誕生,讓這種更真實、更快捷藝術表達方式快速發(fā)展。肖伯納在攝影發(fā)明初期對攝影的評價是:“從沒有一種方式可以如此真實,真實的令人可怕” 。然而,初期的攝影僅僅是作為科學技術的輔助工具或一門手藝而已,攝影師往往和手工藝人、匠人等同。也恰恰因為這樣,美國Moma著名評論人薩考夫斯基認為攝影的初期,由于一群沒有經(jīng)過傳統(tǒng)美術教育而固化審美模式的人,進行了不計其數(shù)的創(chuàng)造和嘗試,使得攝影從被發(fā)明之初就擁有了極其豐富的表達形式與無窮無盡的拍攝題材,這就為后來的攝影藝術家提供了更加多樣化、具象化、真實化的表達方式,使藝術家能夠通過拍攝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正因為如此,攝影技術很快就發(fā)展成為一門獨立的藝術。照相表達的初期與早期繪畫表達目的大體一致,都是用圖像來記錄人或事。然而到了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西方藝術大變革時期,攝影讓藝術家找到了一種突破傳統(tǒng)藝術表達手段的新方式,此時,攝影藝術得到了徹底成熟。
親情、友情和愛情,是人類情感的基礎。這三種情感恰恰是藝術家最常用,也樂于表達的內(nèi)容。由于,照片最具真實感和現(xiàn)場存在感,因此,在人類情感的藝術表達中,它得天獨厚地占據(jù)了首位。當你看到這幾幅“波拉”照片時,你能從中感受到安德烈?科特茲在他妻子去世后的拍攝心情,淡淡的傷感與含蓄的思念向你訴說著他的懷念。羅伯特?杜瓦諾將歌劇院前這對情侶的愛情,瞬間轉化為永恒;這就是藝術家用鏡頭去觸動我們心中最柔軟的地方,撥動我們心中的情弦,讓我們的內(nèi)心與“照片”產(chǎn)生共鳴。
都說攝影是抓住瞬間的藝術,的確。生活中我們已經(jīng)習慣了每天的一個個連續(xù)動作在眼前閃過。仿佛只有攝影機才能夠抓下每一個瞬間,這就是影像總能引發(fā)我們由衷贊嘆之處。芭芭拉?摩根便是其中的代表,當你敬視她鏡頭瞬間的現(xiàn)代舞蹈之母瑪莎?格雷厄姆的肖像時,你會情不自禁地屏住呼吸,生怕微弱的氣息打會破這完美的瞬間;而布雷特?韋斯頓用攝影機凝固住流水中的石頭,此時此刻,你能清晰的感覺到溪水剛剛流過的身影,世間的萬物在靜止的瞬間保持永恒。
攝影憑借其自身優(yōu)勢,始終就沒脫離與記錄之間的關系。人們用他來記錄物體、親人、事件以及生活的瑣事。在照片留存中,以記錄為目的拍攝所占比例最大,然而,具備藝術性而得到了永恒的卻只有一小部分,這便是有思想的照片。以奧古斯特?桑德為代表的新客觀主義,原本的人本記錄被逐漸升華為客觀現(xiàn)實的真實表達。貝洛克當年看似費解的拍攝記錄,在經(jīng)過里弗里德?蘭德的挖掘整理后影響了后來的許多攝影流派,這些真實的記錄被人類永久地記錄。
或許沒有人能說得清楚攝影究竟有多少中用途,或許沒人能說得明白攝影的表達究竟有多少中形式,藝術的發(fā)展過程也許就是這樣。今天,呈現(xiàn)給大家的這些經(jīng)典之作,也僅僅是攝影藝術發(fā)展過程中的一小部分,這些傳統(tǒng)而不失時尚畫面告訴我們,一張照片能夠成為攝影藝術,就必須具有思想或情感的表達,這種表達,就向人們心境中丟入的一顆石子,泛起情感的陣陣漣漪。我想,這便是影像藝術魅力之所在,這便是影像藝術帶給我們心靈的啟迪,這便是影像藝術收藏的樂趣吧。
策展人:盧驍
2013年1月19日
開幕式/ O p e n : 2 0 1 3 年1 月1 9 日 1 5 : 0 0
展覽日期/D a t e:2 0 13 年1月1 9 日-2 0 13 年2 月1 5 日
營業(yè)時間/Op e ra t i o n H o u r s :11: 0 0 AM- 6 : 0 0 PM( 周一休息/Mo n d a y C l o s e d)
展覽地點/P l a c e :北京泰吉軒畫廊 T i me l e s s G a l l e r y
畫廊地址/A D D:北京市西城區(qū)白云路6 號云起時珍寶花園A1 – 8 ( 長安街首都博物館向南5 0 0 米路東)
1 – 8 Yu n q i s h i , N o .6 B a i y u n R o a d , B e i j i n g
聯(lián)系電話/T E L :0 1 0 – 6 3 2 8 7 6 8 6
網(wǎng)址/WE B :www. t ime l e s s – g a l l e r y . c 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