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攝影》8月新刊速覽
封面:芒康鹽井,中國西藏,2016年10月 馬進忠 在新一期雜志里 您將讀到以下精彩內(nèi)容 卷首語 | 應作如是觀 “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崩畎椎脑娋淇椑L出居高俯瞰下襟懷曠朗的意象,也道盡了這些意象背后,有關這個世界和人自身的綿延不絕的感慨。 攝影者也像詩人一樣,或多或少都有從身邊喧鬧的世界抽身出去,尋找觀看世界新角度的沖動。這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就 在攝影術剛剛發(fā)明不久的1858年12月,在經(jīng)歷十多次失敗后,法國人納達爾終于在搖擺不定的熱氣球上,用沉重的老式濕版 照相機拍攝了世界上第一張航拍照片——《從空中鳥瞰巴黎》。在他之后,人們在風箏上、鴿子身上綁上相機,從吊車、滑翔傘、 飛機,甚至從宇宙飛船上俯拍這個世界。借助凌空的俯視,我們從冗雜的世事中超拔出來,我們生活其上的地面世界在影像中 似乎幻化為永恒的彼岸。對攝影者來說,航拍天生具有強烈的形而上誘惑。然而,器材的昂貴和技術的難度也曾經(jīng)讓大多數(shù)人在航拍面前望而卻步,直到最近幾年,由于民用無人機的普及,無人機航拍在新聞、風光、藝術創(chuàng)作、廣告等攝影領域得到廣泛運用,并成為普通攝影人的拍攝選項,在孕育新的行業(yè)生態(tài)的同時也在改變許多攝影人的職業(yè)路徑,無人機航拍成為了當下攝影的重要話題之一。 本期專題“無人機攝影:高飛境自遠”匯集了近期國內(nèi)多個無人機攝影的典型個案。中國風光攝影的代表人物王建軍用無 人機航拍延續(xù)并強化了其作品中雄深偉麗的風格。敦煌研究院的攝影師吳健通過無人機高遠的視角,把絲綢之路上的遺址與廣袤的西部自然景觀融貫為一體。新浪網(wǎng)攝影師李頎拯的拍攝題材是國內(nèi)數(shù)十個資源枯竭地區(qū)的生態(tài)狀況,云南攝影師馬進忠拍攝的是瀾滄江-湄公河兩岸傍水而居的人們,汕頭攝影師馬卡則用無人機堅持記錄汕頭的城市面貌,見證了汕頭發(fā)展的諸多重要節(jié)點。這幾位攝影師通過無人機采集到的人文景觀,藉拍攝的“高度”帶來畫面強大的概括力,讓他們的作品準確地刻畫出人與環(huán)境同生共衍的關系。年輕攝影師冬尼則在航拍畫面上通過后期的處理,把城市建筑表現(xiàn)成抽象的圖形,讓我們生活的城市空間獲得了超現(xiàn)實的太空感,成為無人機攝影的一次有趣的嘗試。本期專題還刊登了多幅財新記者使用無人機拍攝的時事和社會新聞作品?!敦斝轮芸返膱D片編輯羅莉蘭在訪談中列舉了數(shù)個的采訪案例,描述了無人機如何屢屢突破新聞報道的禁區(qū),使得新聞 “現(xiàn)場”在時空中得到擴展,也讓無人機攝影成為當下新聞報道中的重要手段。 本期專題以80余幅無人機航拍作品,數(shù)篇梳理無人機航拍的歷史與現(xiàn)狀,以及當下的無人機攝影的產(chǎn)業(yè)與相關法律和道德問題的文章,共同構成了對無人機攝影的一次鳥瞰。在呈現(xiàn)這個領域的熱鬧與精彩的同時,也提出了問題,正如本期專題編輯鄭濃在編輯手記中所說:“過度地依賴于角度變化所帶來的攝影變化則是危險的,沒有理念與內(nèi)容的支撐,只是依靠新奇角度的改變,是不現(xiàn)實的,這也是目前大量平庸的無人機航拍作品的現(xiàn)實境遇。” 本期“海外”欄目中,青年評論家何伊寧撰文介紹并采訪了英國女攝影家凱倫·克諾爾(Karen Knorr)。這位攝影藝術家標志性的系列作品是以戲謔的手法,把動物的影像通過后期數(shù)字技術合成到歐洲的博物館、美術館,以及印度、日本的歷史建筑內(nèi)景中,隱喻其中的多個層面的歷史文化問題。她把自己的作品稱為“虛構似的紀實”,頗令人玩味。尤其當我們的視線剛剛從無人機航拍的畫面回到克諾爾作品中那些色彩奇幻艷麗、視覺元素豐富的室內(nèi)場景,她以模糊現(xiàn)實與虛構的界限而達到歷史文化內(nèi)核的努力,讓那些視角極具廣大和高遠的航拍作品染上了一些魔幻的色彩。 無論如何,我們的視野對于這個世界既不能窮其廣,也無法盡其微,只有轉而思考和研究我們自己的內(nèi)心,或許能多少真正窺見世界的彼岸。正如《金剛經(jīng)》最后的四句偈語:“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p> 本期“業(yè)界”欄目中,數(shù)碼影像專家錢元凱先生應本刊之邀,對第一款中國品牌的可更換鏡頭數(shù)碼相機小蟻YI-M1進行了測試。錢先生對這款相機贊揚有加,稱其為中國的照相機發(fā)展史的一塊新的里程碑。還必須提到的是,目前占世界70%市場份額的中國消費級無人機,已經(jīng)成為中國的技術和制造能力開始躋身世界前列的標志。本期專題中作為主體呈現(xiàn)的攝影作品,全部是中國攝影師用國產(chǎn)大疆無人機拍攝。國產(chǎn)器材擔綱絕大多數(shù)專題作品的拍攝主角,這在《中國攝影》的歷史上還是頭一次。 《中國攝影》編輯部 專題 | 無人機攝影:高飛境自遠 近年來,無人機已經(jīng)成為一項巨大的新興產(chǎn)業(yè),在改變許多相關行業(yè)生態(tài)的同時也在改變許多攝影人的職業(yè)路徑。本專題對無人機航拍發(fā)展史以及所產(chǎn)生的法律和道德問題做了系統(tǒng)的分析梳理,同時展現(xiàn)了十多位攝影師以及多個媒體機構的無人機航拍作品,呈現(xiàn)了無人機航拍給文物記錄、風光攝影、藝術創(chuàng)作、新聞報道等領域帶來的新視野。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無人機攝影:高飛境自遠 文/鄭濃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航拍無人機的發(fā)展歷史與應用 文/王守忠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鳥瞰絲路 攝影并文/吳健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俯瞰更需要想象力 ——王建軍訪談 采訪/鄭濃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沉陷區(qū) 攝影并文/李頎拯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航拍多了一個視角 ——李頎拯訪談 采訪/鄭濃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突破現(xiàn)場 ——圖片編輯羅莉蘭訪談 采訪/鄭濃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帶著思考航拍 ——馬卡訪談 采訪/鄭濃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生活在瀾滄江 ——湄公河邊上的人們 攝影并文/馬進忠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空間城市 攝影并文/冬尼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一統(tǒng)江湖與另辟蹊徑:關于無人機市場與生態(tài)的對話 采訪/周星宜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海外】 凱倫·克諾爾:一位不尋常的故事講述者 攝影/凱倫·克諾爾 文/何伊寧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攝影,一種生產(chǎn)新知識的媒介 ——對話凱倫·克諾爾 攝影/凱倫·克諾爾 采訪/何伊寧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特別報道】 鏡頭里的人民軍隊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為人民軍隊寫真軍事攝影的突圍 文/劉鐵生 文/柳軍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做好“守門人” ——訪新華社解放軍分社圖片編輯譜莊 采訪/陳攻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影廊】 燕郊趴活兒 攝影并文/王偉偉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城市縫隙 攝影并文/崔力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更衣室 攝影并文/周鵬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業(yè)界】 業(yè)界月評 文/陳奇軍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這一步走得有多遠 ——小蟻YI-M1微單相機測評 文/錢元凱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玩轉萌寵攝影 ——張?zhí)旌皆L談 攝影/張?zhí)旌?采訪/周星宜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TIPA測試:尼康D7500&松下FZ82 編譯/翟曉冬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海外媒體器材測評 編譯/翟曉冬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6K來了,8K還會遠嗎? ——松下Lumix GH5 文/王知臨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新刊|更多精彩內(nèi)容